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

李佳欣

苏轼,作为由古至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文学家之一,其作品可肆意豪迈,却也可清丽婉约。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在我看来对一个诗人而言,他的作品更像是他的心灵之窗、灵魂寄托之处。

苏轼的文学作品对人们的影响不言而喻,但却鲜有人知东坡居士作为一名生活家,悟出的道理与洒脱的心境更值得我们去学习。

读完《苏东坡传》书后,我亦是感触良多。撇去他的诸多文学成就不论,他心系百姓的善意与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洒脱个性才最吸引我。

唯有百姓与美食不可辜负

苏东坡这一生,不是被贬了,就是在被贬的路上,然而,他从不因自己所处之地是否贫瘠荒芜而悲戚,他总能因地制宜地找到快乐并享受生活。

调往徐州时,他率众共同抵御洪水,修建堤坝,仅是为了让后世的百姓也过上更安全的生活;流放黄州时,他便出资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。

《岳阳楼记》中曾有一段写道: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,苏轼更甚,哪怕被贬在荒凉之处,仍心系百姓。无论何事,都能报以一种尽力而为的态度,无论何时,也总能做到心怀天下苍生。

《史记》中有一句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,“民以食为天”。作为一名优秀的“生活家”,东坡居士自然对“吃”别有一番研究,先是以《猪肉颂》记叙“东坡肉”的做法;再是以各种原料偷偷酿酒;更是召集各方好友饮酒吃肉,岂不美哉!

这是苏轼,是林语堂笔下“是饮酒成癖者,悲天悯人的道德家,黎民百姓的好朋友”。

人间有味是清欢

苏东坡是自由的,也是洒脱的,不被名誉地位的枷锁所束缚,只随自己的心灵而翱翔天际。他历经世事,在红尘中辗转,看破了世俗,却能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,看透人性却能宽恕人性,以出世的心态过着入世的生活。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大抵是他最为真实的心灵写照。

贬谪,流放。多少诗人为此怒斥朝廷不公,但东坡仅是一笑置之,甚至写诗给友人讲述当地的美食有多棒。他是光,无论走到何处都能照亮黑暗,照亮自己,照亮身边所有人。

这是苏轼,是林语堂笔下“秉性难改的乐天派,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”

我也曾发现,现在的年轻一代总是特别“丧”,他们总是叫嚣着“看破了世俗,人生是如此无趣”,多数却也是一些无病呻吟故作姿态之词罢了。他们没有那份如东坡一般看破世事却懂得享受生活的超逸。

纵然看透一切,何不学着东坡去享受生活、“知世故而不世故”,在最该努力的年纪去散发独属自己的青春朝气与活力?奔跑吧,去感受更为美好的明天!

愿,此去经年江湖渡,归来仍是少年郎。